三板斧真相之二:谁是真正的执斧人?
2020-05-21 14:35:43作者:郑嵘(关山)来源:万为瞻卓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中国军队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管理体系——政委体系,这也是中国军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的重要秘诀。

咱们书接上文,上周我们说到业务的成功与管理团队有着直接和必然的联系,阿里的管理者们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伙伴——“HRG(HR Generalist)-人力资源的多面手”(外界又喜欢称阿里的HR为“政委”),正是管理者和HR这两类人的共同努力,才真正保障了组织愿景、战略目标在正确的道路上落地。管理者和HR才是三板斧的真正意义上的执斧人。

14.jpg 

(阿里管理三板斧的框架)

      大家都听说,阿里的“政委”其实起源于一部电视剧“亮剑”,起源于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政委赵刚这一对好搭档。我们一起来看看“亮剑”中有几个有意思的场景——

image.png(图片源自网络)

场景一:上级要求李云龙接手独立团,李云龙提了一个要求:“别给我派政委了,团队政委我一个人干”,上级:“不行,这样你李云龙还不翻了天”?

16.jpg(图片源自网络)

场景二:政委赵刚第一次去独立团找团队李云龙报到,就被分了工——“打仗的事我说了算,思想工作你说了算,咱们划分清楚”,赵刚不卑不亢地回了一句:“打仗也得搞清楚为什么打仗”。

17.jpg (图片源自网络)

场景三:李云龙与赵刚的信任建立,是在一场战斗中,赵刚用一把步枪远距离干掉了敌人,而且李云龙发现赵刚的战术素养一点都不差的时候。

这几个场景中,我们会有几个发现:

1. 业务与HR是相互配合,但是又是相互监督的,不是谁听谁的问题,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站位;2. 传统理解中,业务与HR是分开的,业务也不太愿意与HR沟通,但其实业务与HR就像是一个剪刀的两个刀刃,都非常重要。阿里的HR不断地在帮助业务追求短期结果的时候,提醒业务部门要看长远,在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提醒业务回望初心找到原点,保证业务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3. HR与团队管理者之间的信任,一定源于对业务的理解。HR自身不能只“练嘴”,要理解业务场景、业务痛点,并借助自己专业提升组织战斗力。

基于这些,今天我们主要讲讲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人力资源三个重要的角色定位

“感知者”HR要能够有敏锐的对人的感知和对组织的感知,知道业务当下的状态、知道团队当下的温度。温度,不仅仅要建立在个体层面,更要建立在体系层面、政策层面和群体层面。这要求HR必须有一个全方位的陪伴,工位要在一起,业务例会要在一起,团建要在一起,绩效面谈要在一起,人才盘点要在一起,甚至客户拜访也要一起,多一些体感,多一些同理,才不至于未来的很多管理动作高高在上而不接地气。

“共行者”在实际的工作中,HR的难点在于既要有独立第三方的视角,又要和业务站在一起。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指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视角看业务成长与发展;而太独立了,业务也会觉得人力资源太远了,不能在看到业务问题的时候袖手旁观。这其实是需要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性的,也是对人力资源从业者心力的考验。

“激活者”人力资源的站位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具体事务的经办人,而是必须要能够成为整个组织变革的引擎,比一般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的站位要高,要深,注重文化、价值观在组织中的落地、不仅关注个体,更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同。

管理者与人力资源互动的三个出发点

业务的原点  原点,即初心。所有的业务都有一个初心,这个初心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原点,但是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创业者总会被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挑战、客户的需求蒙蔽初心,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这个时候,HR需要不断地帮助核心团队回望初心,才能让团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在我经历过的非常多的案例中,当业务战略道路选择的时候,一方面是理性的市场数据,另外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感性的业务初心。

业务成长的节点  企业中有不同的业务板块,不同的板块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在萌芽孵化期,有的在快速突破期,有的已经进入第二曲线的变革期,此时人力资源的工作重点是不一样的,萌芽孵化期就得快速找到业务模式的突破;快速突破期团队的瓶颈可能显现,能力的提升就是重点;到了变革期,企业文化的变化别忽视了……

组织之间的盲点  在现在组织管理的体系中,大部分的情况是组织里面的各部门在职责、目标、分工、执行上面的信息是割裂的,甚至有些都是对立的,这与组织内部高效协同的状态是相背离的,而且往往在业务团队专注于自身业务本身,主观上缺乏沟通意识,客观上不知道这个盲点在哪,应该如何被解决。这个时候,HR的独立第三方的视角就可以发挥作用,通过复盘等工具,尽快消除组织盲点。 

人力资源的三板斧

懂业务  做技术的HR,不一定要会写代码,但是一定要知道产品、架构、代码、质量是怎么回事,一定要知道SaaS和PaaS的区别在哪里;做产品的HR,不一定要会写PRD(产品需求文档),但是一定要知道我们的产品内在是如何在为用户提供服务;做合规的,不一定要懂每一条法律法规,但是一定要知道合规与产品的矛盾在哪里,本质是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HR懂业务,最根本的是要懂业务逻辑与价值链,而不是真正会下手干。 

会诊断  HR要从执行者到变革者的转变,需要具备一项重要的能力——组织诊断。HR就像医生一样,通过检查、患者的讲述、外在的观察,来判断真正的问题所在,只要找准问题,才能制定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哪些是要手术切除的,哪些是需要注意饮食的,哪些又是固本培元的。招聘、培训、考核这些生产动作,不是HR的专业,对于这些动作在组织内大规模的发生进行有序有质量的管理,能够判断组织真正的问题所在,才是HR的专业。比如我们在组织诊断的时候有一个工具叫做“六个盒子”,战略-组织-关系-支持-激励-文化,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诊断的工具。 

搭场子  笔者在之前有过一篇“组织发展的4D”(相关阅读:组织发展的4D跨越,其中里面就讲到了OD+的概念,OD+=Occasion Design,场景设计,讲的就是不同的情况下,HR要会搭出不同场子来,前提是对组织要有感知和判断。比如:年底各个部门要开始制定目标了,我们对组织的判断是之前大家的目标就是割裂的,甚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好几个部门的关系都已经到冰点了,那就不能一味的拉通目标,而是应该先把大家冰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好好复盘,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目标拉通。而在拉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情绪曲线”、“生命圈”等工具,快速让大家看见彼此。 

    管理者与HR在管理上的“雌雄同体”及“软硬兼施”,是将业务、管理落到实处的关键。那么在具体的场景中,三板斧的每一板又是怎样运作的呢?我们下期为大家介绍“三板斧第一板——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