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企业成功悖论
2020-05-11 17:00:09作者:柏翔来源:万为瞻卓(ID:WETRANSFORM)

企业正在集体焦虑着...

“长期死掐的同行对手,突然被风马牛不相及的外行跨界横刀夺爱,抢走用户和市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残酷让商业竞争越发变幻莫测,改变是有风险的。但我宁可在死在改的路上,也不死在原来的基因里。

这是新东方俞敏洪的感慨,也代表着众多行业和众多企业的集体焦虑。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这句话,听了数年,但一直都没有太大的感觉。而今天这句话真正成为了现实,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被改变,这样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云说,成功者走向失败,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为什么大的机会,总是被创业者捕捉到?一堆高富帅,手里握有重金和重兵,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已经建立起业务的企业着重思考的。企业都有创业期,过了创业期,资源越来越多,反而抓到好机会的概率降低了。

最近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例子就是余额宝,天弘基金因为余额宝,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行业翘楚,全世界排第14,比之前的行业霸主华夏基金还多了500亿。

 

我身边一个做银行的朋友,天天在说,“银监会赶紧管一管余额宝,如果银行不被这么管制的话,我们也可以做到几百亿”。而事实却是我们看到一些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朋友连微信都不大会用,但同时标榜自己还是领导面前的技术能手。这样状态的银行何以在互联网浪潮中胜出?

互联网时代的大风可以把哪怕是一头大象,都能转到风口外面。在大风刮来的时候,我们是等死还是找死?

成功的魔咒...

 

我们一直在统计500强的数据,很有意思的是,1962年,老沃森-担任IBM创始人时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过一次演讲。他用一个惊人的统计数据作为开头:在1900年美国排名前25家的工业公司中,只有两家依然出现在1961年的名单上。无独有偶,50年后,也就是2011年,IBM掌门人彭明盛回到这所大学,同样用这样的数据作为演讲的开始,在沃森演讲时全球财富500强企业的前25家企业,在2010年只有4家依然存在。

很多中国企业家都把500强当做是奋斗目标,因为过去进入到500强的企业很多都是百年企业,能够基业长青,但是500强到了2012年,平均岁数是42岁,而且越来越少的企业可以活过这个岁数。

当然,即使是经历过生死逆转的IBM,同样在这个时代,再次面临危机,错过了云计算先机的大象能否再次起舞,还是个未知数...

破解企业成功悖论...

 

现在再看成功悖论是很有道理的,在过去行业周期变动没有那么迅速的时候没有显著的体现。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找到模式了,后来就做大了,然而大了就有惰性了,很多企业的失败都是因为环境的变化。

“依赖于昨天的成功,往往加剧明天甚至是今天的失败。”无论企业、无论国度,处处上演着“成功悖论"

只有一件事情可以成功,就是对环境敏感。我相信自己接触的企业里面,凡是有抱负的企业家都焦虑于此,一个企业怎么变成永动机?

如何破解成功悖论?对环境敏感,破除旧有模式,创立新模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属不易。

我们不妨从俞敏洪的话中获得一些启发:

“向互联网转型的最大瓶颈,在于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构原来的商业模式。非常不容易,非常痛苦,但必须要这么做。

我的亲身体会:

一是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非常难;

二是行为很难跟上思想变;

三是如果我的思想和行为一致了,怎么动员团队跟我一起走。

就在这个痛苦转变的过程中,你还在煎熬和取舍,而大量的机会可能就已经失去,眼看着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越。”

虽然很多企业仍旧焦虑着,但是"找死"好过"等死",且行且探索...